因為侵犯版權,近日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海關沒收了一批從中國進口的玩具,總量為2500余個,而這并不是中國玩具第一次因侵權問題遭遇出口風波。
因侵權 俄羅斯沒收中國產玩具
據了解,此次被查封的玩具為新西伯利亞當地一家公司進口的,根據新西伯利亞海關數據,該公司共向海關申報了2500多件著名俄羅斯卡通人物形象玩具。不過在隨后的調查中,海關工作人員發現,不論是進口商還是制造商都未曾與該卡通人物版權所有者簽訂過任何許可協議。
根據俄羅斯有關規定,對偽造商品通常采用銷毀的處理方式,不過對于此次侵權案件新西伯利亞海關表示,雖然已可以按照侵兒版權的條款來立案,不過還沒有決定如何處理這批被沒收的玩具。2008年因玩具配有未被受權的原蘇聯歌曲,16000多件玩具被俄方銷毀。
侵權案件的背后
中國玩具企業因侵權遭遇出口阻隔并不僅僅發生在俄羅斯,9月奉化某玩企就發生過一起因產品外觀侵犯德國某玩具公司產品外觀專利遭德方退回的事件,事件使玩具企業蒙受巨大損失。但經過調查發現,該玩具企業是根據一個奧地利客戶提供的樣品加工生產的,而產品由于一直未申請相關專利,才被德國公司鉆了法律的空子 ——提前強注并反對中國企業提出訴訟。
由于我國玩具出口企業中仍以單純的代工為主,因此對設計環節少有或者沒有話語權,這也使得企業更容易受到侵權的傷害。另一方面,一些玩企在開拓國外市場時,對專利保護意識不強,也很容易遭遇訴訟。
玩企應加強專利保護意識
近年來,由于中國企業對商標或者制作專利保護不慎而發生的貿易摩擦曾出不窮。從中國老字號到品牌家電、熱銷食品,不少在國內深入人心的品牌都面臨了國外商標或專利搶注的侵害。據了解,由于企業商標保護意識的欠缺,往往使糾纏在商標搶注中的企業付出高昂的代價。不論被搶注商標的企業放棄原商標另創品牌,或是高價購回,抑或是通過法律途徑撤銷被搶注的商標,都不同程度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延緩了產品占據市場的時間,降低了市場份額。
在此也提醒玩具企業,特別是玩具加工企業,在接樣加工制作產品時,首先應查明是否侵犯他人相關權利,在國外銷售過程中也要注意維護自身權益,積極申請專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