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一種空想,一種負擔,一種陰謀還是一種向上的力量?
降低成本,否則失去訂單,正如合藝電子塑膠制品廠面臨的處境一樣,中國也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一個事實是,中國數以億計的工人因為經濟增長而受益;另一個事實是,中國勞工
狀況的改善速度落后于經濟增長速度。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常凱教授對本刊介紹,目前中國的勞資爭議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勞資關系緊張,意味著工人有更多的要求未被滿足,也意味著企業主在獲得利潤的同時受到更多的質疑。也意味著在中國這輛經濟列車高速飛馳的同時,有一部分群體利益和社會公平被忽略或犧牲掉了。
常凱指出,穩定勞資關系,對中國的社會穩定非常重要。為實現這一目標,“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勞資關系的潤滑劑被提了出來。
賦予市場經濟以人道色彩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是隨著資本的不斷擴張而引起一系列社會矛盾,諸如貧富分化、社會窮困,特別是勞工問題和勞資沖突等而提起的。
上個世紀8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被重提并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會運動。按照企業社會責任原則的要求,作為一個商業組織,企業不能以利潤作為自己惟一目標,而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亦被稱為“賦予市場經濟以人道色彩”。
據常凱介紹,之所以目前全球刮起“企業社會責任熱”,一是全球勞工斗爭的結果,二是跨國公司的利潤建立在工人血汗勞動基礎上的情況被揭開以后,跨國公司為了改善自身形象而產生的要求。
目前,很多跨國公司,包括沃爾瑪,都自行設立了有關企業內部勞工標準的自律性文件。但是,這種生產守則明顯帶有商業目的,其實施狀況也無法得到社會的監督。
國際上如今也有作為第三者的社會監察和認證組織,到2000年,全球已經有246個生產守則,其中118個是跨國公司自己制定的,其余的則是由商貿協會或者多邊組織或國際機構制定的。
如今在中國,宣傳得比較多的是1997年8月美國CEPAA(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所制定的國際標準SA8000(Social Accoutability 8000),即社會責任標準。它規定企業必須承擔對社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對工作環境、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培訓、薪酬、工會權利等具體問題指定了最低要求。
但這并不是一種法律要求,而是更多是一種道義要求。在多數情況下,它是以輿論壓力、消費者運動和企業的道德自覺來實現的。在發展中國家,這種約束無疑是極其脆弱的。正因為如此,沃爾瑪首先是在美國,而不是在中國受到了壓力,雖然它甚至不是合藝廠的最大客戶。
SA8000:超前之痛?
SA8000被引入中國的同時,立即引發了另一種聲音:此類標準,對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而言過于超前;也有聲音說,這根本就是一些發達國家試圖阻止中國產品出口的“陰謀”,是一種新的“勞工標準壁壘”。
中華全國總工會基層組織部建設部二處副處長王英指出,這個標準要求過高,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據她了解的情況,目前在中國一些工廠已經開始推行此類標準,但是她認為這將提高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從而降低中國產品的競爭力。
而且,她還認為“這個標準并不比中國的《勞動法》、《工會法》要求更高”,我們目前已經在致力于提高勞工狀況,但是在現階段制定過高標準,會使得沃爾瑪這樣的跨國公司不再來中國采購。
據專家對深圳市沙井鎮一家有3000多名員工的港資企業的測算,如果對照SA8000執行,將會每月增加300萬的支出,其中主要是加班工資和安全設施的支出。
兩年前,香港報紙連續報道了深圳某玩具廠使用400名童工包裝玩具。美國客戶立刻委托調查小組前往調查,雖沒有發現童工,但確認工廠存在加班加點嚴重和工資偏低的問題。最后這家有4間工廠、近8000名工人的集團公司失去了訂單。
這是一個令人警醒的案例,給珠三角的數十萬家企業敲響了警鐘:不降低成本,可能失去訂單;但過度降低成本,同樣可能失去訂單。
另一方面,對于工人來講,雖然采購方的壓力有助于改善自己的待遇,但自己同樣可能因企業成本過高失去訂單,而丟掉飯碗。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在做跨國公司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勞工狀況是中國目前國情下的產物,甚至有的工廠工人是自愿加班的,從而多賺一點錢。所以,他認為,人道是和歷史時期吻合的,在改善的時候要實事求是地理解中國現狀。
空想還是陰謀?
而發展中國家普遍把SA8000與貿易壁壘聯系起來,它是“把人權問題與貿易結合起來,最后達到貿易保護主義的目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的李麗撰文說。
密歇根大學政治系副教授Mary.Gallagher也指出,近期SA8000標準被不斷提及和美國目前的總統大選也有關系。民主黨批評小布什在執政期間,盡管經濟好轉,但是美國的失業率大增,主要是因為勞動力密集性產業幾乎都轉移到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而正是中國價格低廉的勞動力搶了美國人的飯碗。
而常凱則認為,盡管有的國際標準帶有“勞工貿易壁壘”的目的,但是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是經濟全球化下一種發展必然趨勢,中國應該重視并自行加入這個潮流。
常凱特別強調,那種以犧牲勞工利益為代價吸引外資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產品競爭力并沒有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呈協調發展,這樣的狀況繼續持續的話,不僅會影響企業勞動關系的穩定,而且會危及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穩定。企業在取得利潤時需承擔社會責任,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維護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