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透社報道稱,在歷時兩年左右的美歐墨訴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世貿組織爭端案中,世界貿易組織(WTO)初步裁決判定中國沒有對9種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權利。
據此,國際貿易專家稱,這無疑對中國原材料出口政策是個巨大的挑戰。更令人擔心的是,雖然本案并不涉及稀土產品,但歐美國家若在世貿組織贏得此案件,下一個被起訴目標很有可能是稀土出口。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昨日對此回應稱,世貿組織專家組于2月18日向當事方散發了中期報告。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該報告僅向當事方散發,中方不便提供評論意見。該負責人稱,目前報告內容仍處于保密階段,中方將根據有關程序要求,妥善做好后續工作。
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表示,該案實質是歐美國家對我國原材料資源的爭奪。
終裁將于4月發布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美國貿易官員確認,世界貿易組織(WTO)就美國投訴中國限制部分工業原材料出口一案作出初步裁決,但表示美國不能就裁決作出評論。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言人Nefeterius Mc Pherson稱,“我們可以證實WTO委員會已就美國投訴中國對用于生產鋼、鋁和化學產品的多種工業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的爭端發表了保密的臨時報告。”
她透露,目前該臨時文件是機密文件,當報告發放給WTO成員國后才會公開。預計最終報告將在今年春末或夏初發放給WTO成員國。
《華爾街日報》2月18日也引述知情的貿易外交官和律師的說法稱,周五WTO將發布一份初步報告,判定中國沒有對9種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權利。該律師還表示,最終報告將在4月公開發布,中國屆時可選擇上訴,但若敗訴,中國將不得不取消出口控制或面臨報復性制裁。
美歐對中國限制出口資源性產品的指責由來已久。2009年6月23日,美國、歐盟正式在WTO框架內向中國提出貿易爭端請求,稱中國對鋁土、焦炭、螢石、鎂、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和鋅共9種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額、出口關稅和其他價、量控制,違反了中國2001年加入WTO時的承諾,造成世界其他國家在鋼材、鋁材及其他化學制品的生產和出口中處于劣勢地位。墨西哥于8月21日也提出磋商請求。世界貿易組織于2009年12月21日決定設立一個專家組進行調查。
中國限制出口旨在環保
據了解,對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限制幾乎是WTO所有成員的一致性行動,許多發達國家對本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更是倍加珍惜呵護。美國擁有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從不輕易開采本土資源,而是依賴進口。美國還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并明確規定絕大多數木材不準砍伐出口。
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表示,事實上中國出口限制旨在減少能源密集型及其他破壞環境的商品的出口,以保護環境,并降低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
北京WTO事務中心專家指出,本案從法理上來說,“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20條規定了成員方在履行其承諾義務時的例外條款。其中第7項明確規定,只要成員方的限制措施與其國內的生產和消費的限制措施一起實施,則成員方有權援引這一例外條款對可用竭的自然資源采取保護措施。”
屠新泉說,而這次WTO實際僅聽取了歐美的訴求;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以環境保護和降低順差為目的,是符合WTO規則的;中國可考慮征收資源稅等多種方式規避WTO的游戲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關注的稀土可能因此案被歐美國家再向WTO提出類似訴訟,此前歐美日已經多次就稀土問題向中國施壓,并提出可能會訴諸WTO 爭端解決機制。
2009年,在美國向WTO提交對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訴訟請求之后,美國前副貿易代表、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約翰·裴農努曾表示,如果美國訴訟獲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將繼續調查其他“中國出口限制”案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曾多次公開表示,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中國會保障國際市場的需求。“中國所采取的出口配額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在開采、生產和加工出口領域三個環節并行實施,核心目的是保護環境。”姚堅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