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009中國金融營銷獎暨中國金融服務創新高層論壇”在京舉行。值得關注的是,該論壇焦點話題直指銀行業及銀行家的社會責任——后危機時代呼喚全方位高度負責的銀行,成為普遍共識。
這場危機,是那些銀行不負責任的行為引起的,是華盛頓責任的失敗、華爾街責任的失敗……是全美國……集體責任的失敗……華爾街現在是時候為經濟復蘇做點兒貢獻了。
當奧巴馬將一連串的責難拋向美國金融機構,并著手向50家資產逾500億美元的大型金融機構征收“金融危機責任費”時,中國經濟已在國內銀行業去年逾9萬億元信貸逆勢增長的支持下率先步入復蘇。
盡管中國銀行業的“義舉”也曾引來各種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后危機時代,重建銀行責任已成為一個世界命題。
不過,中國銀行業是清醒的。他們已經開始在深層次和全方位地審視和重估銀行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并努力使之融合于銀行的經營與服務中。
“比較狹隘的觀點認為,社會責任就是慈善事業,或者再進一步延伸為綠色信貸等等,其實不是這樣。我覺得,我們談銀行的社會責任,它應該是全方位的。”
1月30日,“2009中國金融營銷獎暨中國金融服務創新高層論壇”在京舉行。值得關注的是,該論壇焦點話題直指銀行業及銀行家的社會責任——后危機時代呼喚全方位高度負責的銀行,成為普遍共識。
去年5月,中國銀行業協會首次頒布了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根據有統計以來的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對公益事業、慈善事業的捐贈從2005年的1.55億元、2006年的2.74億元、2007年的6.43億元,到2008年已經達到10億元,實現了每年翻番。
不過,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卻認為,銀行首先要對自己的利益相關者負責,即對客戶負責、對員工負責、對股東負責;其次是對社區和社會的發展負責,最后才是做慈善公益事業。
“把恰當的產品賣給恰當的客戶,這是一種金融營銷的技巧,但我覺得更是一種責任……為什么理財出那么多問題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責任心不強、誠信不高。”楊再平說。
“營銷什么樣的產品、有什么樣的發展戰略,都體現了一個企業是不是在自覺地履行著社會責任。”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齊逢昌介紹,去年該行發行了十來批理財產品,但沒有一個承諾回報的。在設計理念上始終堅持保本、保值、保息,而今年又加了一條:收益部分還要保險。
“理財產品,你替別人打理財產,最后連本都打理沒了,這個不行。”齊逢昌說,產品的設計必須以資金供求基本平衡為前提,在假設條件下達到參與各方利益的結合點,否則它就是短壽的。在我國高速發展階段,資金始終求大于供,銀行業處于賣方市場的情況下,盡管現在是有霸王條款,我們自己感覺卻很正常,這就不是在資金供求基本平衡下各方參與的利益結合點上。
當然,履行社會責任是有成本的,但對銀行來說,如果能夠長期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形象,營造了一個好的產品的品牌,反過來社會是對這個企業有回報的。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兩年里,天津濱海農商行十幾億元的理財產品,沒有一筆到期不能還本付息。盡管銀行收益低一些,卻贏得了市場信任———“我們的理財產品雖然標的價格很低,但是公眾還是排隊在買。”
現在,越來越多的銀行家已經意識到:實際上,履行好社會責任,最終受益還是銀行自己。
據交通銀行董事會秘書杜江龍介紹,作為首家提出綠色信貸理念的銀行,目前交行已經進入了實施綠色信貸的第三年,對兩高一資企業的退出力度比以往更大。不僅如此,去年交行涉農貸款突破了2000億元,在支持農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增收和農村的社會和諧;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另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集團化營銷和供應鏈金融的方式發展小企業業務,交行小企業的信貸余額較上年大幅增長75%至400億元。
更令人關注的是,除減少兩高一資產業信貸投放外,發展低碳銀行、綠色銀行的意識也顯著增強。11年前,中國工商銀行搞了全行的數據大集中,并在此后相繼投產了自主研發的三代核心應用系統。作為此舉的直接成果,現在工行已經擁有7000多萬個個人網銀、近200萬戶的公司客戶,每一年交易替代數已經超過50%。
“到去年12月31號,電子銀行對我們傳統業務的替代率是50.1%,就是說,每兩筆業務就有一筆是通過電子銀行渠道走的。”工行副行長易會滿預測,未來三年內工行電子銀行渠道的分流將超過65%。
“這對銀行是一個很大的革命。”易會滿說,工行業務量每年增長20%以上,但營業網點這幾年不僅沒有增加還有所減少,靠的就是電子銀行渠道。
“如果我們的網絡銀行、電子銀行發展了,這個領域能節省很多能源,這可能是我們能夠對低碳經濟作出貢獻很重要的方面。”為此,業界專家指出,目前的主要問題并非網絡安全而是宣傳不夠,因此對公眾的金融教育亦應是銀行業的一個重要責任。
總之,全方位高度負責的銀行,是金融穩定的最核心的微觀基礎,如果我們在這方面能夠做得更好,那么我們銀行業的穩定,也是可以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