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企業社會責任網對外發布《企業社會責任服務產業調查報告》。報告認為,隨著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企業界的持續升溫,企業社會責任市場正孕育著無限的商機。一批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倡導、咨詢和報告審驗等專業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但是當中龍蛇混雜,有些不具備條件的中介機構也乘機進入這一新興市場,甚至擾亂了這一新興市場。企業社會責任服務產業有待進一步規范,這一新興市場將在未來兩三年內迎來一次“洗牌”。
撰寫和認證成為新興市場
當下,企業社會責任服務產業鏈的興起,主要包括咨詢市場、審驗市場、設計以及印刷市場等。
一家中型的企業在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時,預算一般為50萬元左右,然后依次分布在撰寫、認證、設計、印刷等方面。
一般情況下,設計方面一K價格不低于1200元,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大概在70K左右,費用8至10萬元。若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用的是環保紙張,1k需要30—40元,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印刷費大概需要2000—2800元不等。而一般較專業的機構撰寫報告的價格在20—25萬元,審驗的價格一般在10-15萬元。
相比而言,設計、印刷的市場經多年發展,已經較為成熟。而撰寫、認證則屬于新興市場。因為“門檻低,市場大”,所以在短時間內很多機構進入撰寫領域,就連一些公關公司也躋身這個行業。但是,編撰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畢竟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結果撰寫機構水平層次不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水平的差距。
在企業社會責任服務產業鏈條中,審驗市場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普華永道、挪威船級社、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勞氏質量認證公司以及國內多家咨詢公司都在從事相關的審驗工作。
在第三方報告審驗方面,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多數機構采取了AccountAbility制定的AA1000審驗標準,或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標準,有些則是采取了非財務信息審驗最重要的標準ISAE3000。
擾亂市場的評估行為
當前,一些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評估仍顯膚淺和浮躁,結果鬧出了很多笑話。比如北京一家咨詢公司,打著公益的旗號,給許多公司撰寫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評價,大多數公司得到的評價都很低,基本上都是20多分、30多分。不可否認,目前多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撰寫水平較低,參照相關標準會出現低分的情況。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家咨詢公司同時也給一些公司撰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而由這家咨詢公司給企業撰寫的報告都獲得了高分,達60多分、70多分。這家咨詢公司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的科學性、公正性令人懷疑。
另外一家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有多年歷史的中國社科院,最近受到的批評也很多。由這家機構發布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報告(2009)》,居然聲稱100強外企沒有一個達到60分及格線;反觀我們的國企,尤其是央企社會責任指數遙遙領先。更讓外界震驚的是“阿迪達斯-2分,耐克0分”——零分相當于一無是處,負分則相當于全盤否定后再踏上一只腳。
這明顯違反常識和邏輯。眾所周知,國內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基本上都是由一些著名的跨國巨頭率先進行,像百事公司“母親水窖”項目、拜耳集團“綠種子計劃”、施華洛世奇“長江水學校”項目、玫琳凱“春蕾”項目、可口可樂“第一代鄉村大學生”項目等,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也獲得了很多的贊賞和肯定。
難怪立即有人質疑中國社科院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問題。有評論認為,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評價,事關企業聲譽、輿論導向乃至政策傾向,研究、發布企業社會責任的機構和個人,首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企業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評價結果負責。中國社科院作出這樣的報告,令人擔憂。
有媒體披露,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本身也在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撰寫業務,作出如此嘩眾取寵的報告也在情理之中了。原來,是打算通過吸引更多眼球,帶來更多的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