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服裝企業日子到底有多難?
來源:www.tuibailaxg.com 作者:溫州驗廠網 發布時間:2008-07-22
作為廣東服裝出口的前沿陣地,今年年初以來,東莞服裝企業的好日子似乎走到盡頭。 “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持續攀升,讓服裝出口企業無所適從。”東莞市服裝協會秘書長潘日暉告訴記者,企業經營狀況遇到很大的困難,形勢非常嚴峻,如果政府、行業沒有大的動作,企業目前的境況難以改善,東莞的服裝行業將面臨著一次新的洗牌。 匯率之痛 在東莞,人民幣匯率對服裝出口企業的影響猶為明顯。 從2008年1-5月份東莞服裝出口的數據來看,今年對歐盟的出口保持穩定,略有增長,這是因為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沒有太大變化,紡織品出口歐盟沒有配額限制,實行行政許可制度。但對美出口卻是持續下降,下降幅度逐月加大。除了出口配額限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漲得太快了。” 潘日暉發出感慨。 來自國泰君安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當人民幣升值幅度分別達到8%、10%、11%和12%時,棉紡織、家用紡織品、毛紡織和服裝行業出口產品開始由盈利轉為虧損。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上升,對于純粹的出口加工型服裝企業來說,創傷是致命的。以東莞一家港資織造企業為例,該公司生產的毛衣等產品99%出口美國,訂單以美元結算,而人民幣升值僅匯率一項,就讓公司一年損失500萬元,加上原材料及人工等成本上漲超過20%,“許多企業都經營困難,以前我們公司周邊有許多紡織廠,但是現在倒閉的倒閉,搬遷的搬遷,就剩下我們一家了。”該企業負責人表示。記者了解到,像上述這家能夠直接拿到第一手訂單的出口企業的日子相對來說還是好過一些,那些只能倒騰“二手三手”訂單的小企業、作坊來說,生活難以維計。一些企業由于看不到市場前景,原來確定技術改造、從國外引進設備的企業,也暫時中止了計劃。“企業必須考慮到是否還要擴大生產。”潘日暉說。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場匯率陣痛中,以內銷為主的品牌服裝企業的業務并未受到影響,潘日暉表示,“在目前東莞市200多家規模服裝企業中,倒閉關停的并不多。” 東莞服裝產業重鎮之一的虎門,其情況更為復雜,“2007年底,虎門一個鎮就走了200家企業,今年比去年更嚴重。”一位知情者透露。 對于近期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上調的傳言,潘日暉認為,出口退稅率如果上調,在服裝行業邊際利潤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對于鼓舞企業的信心會有很大幫助。 就在本月初,東莞市經貿局出臺政策,規定東莞來料加工企業實現就地不停產轉為三資企業。具體操作辦法是:來料加工企業注銷前,可以先投資設立一家籌辦性質的三資企業,名稱也可與原來料加工企業相同。這意味著,來料加工企業轉為三資企業以后可以享受到出口退稅和開辟內銷市場的權利,幫助企業轉變經營決策。而以往,來料加工企業轉三資企業,須完成所有加工貿易合同,并對當初保稅進口的機器補征稅。環評、消防手續也必須重新辦理,企業必須停產。正在著手辦理轉型手續的大朗某紡織公司年產值達2億元,如停產一個月,損失就達100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因為企業停產,無法接單帶來的損失。 與此同時,隨著訂單的減少,服裝企業的工人人數也在不斷減少,與去年同期相比,潘日暉所調研過的20多家企業工人人數普遍減少了20%-30%。而工人的工資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5倍,現在東莞一位普通服裝企業工人的月工資已經漲到了1200-1600之間,而東莞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是791元。 就在記者采訪潘日暉時,一家資金出現問題的服裝企業打電話來表示,希望能夠在東莞服裝協會的幫助下,尋求擔保公司的支持,獲得企業融資。 而近幾個月以來,東莞當地政府和企業都在頻繁接待來東莞調研的中央、省、市級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東莞加工企業的經營困境已經引起了上級政府的注意,其實我們也只是珠三角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上述那位知情者說。 “只有定性結論,沒有定量調查” 東莞服裝企業的日子究竟難到了什么地步?這是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對此,在潘日暉看來,在東莞只有定性的結論——企業生存面臨很大的困難和嚴峻挑戰,但對于企業究竟難到什么程度,并沒有一個定量的調查。 潘日暉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在東莞目前還沒有一份能夠充分反映出服裝企業實際生存狀況的調查報告。他表示,一直以來都沒有人去做這樣一份調查。對于原因,他說:“資金就是一個很大困難。” 他解釋,對東莞服裝企業調查要么做抽樣調查要么做普遍調查,但具體調查過程操作、執行以及結果分析這都需要專家全程進行指導,或者請專業的調查公司,毋庸置疑這都需要成本、費用。3年前,潘日暉帶領東莞市服裝行業協會曾經對東莞市服裝行業進行過調查,但調查過程困難重重,很多企業不愿意把自己的實際狀況向外透露,“日子難過,自己知道就行。”企業的思想還是不夠開放。為此東莞市服裝協會花費了10萬元。“作為協會,我們很難向媒體提供一個很完整的很科學的行業調查報告。”潘日暉建議,目前最主要的還是要政府出錢搞這樣一個調查,為解決行業困難提供實實在在的依據。 盡管行業調查沒有進行,但東莞服裝行業洗牌的可能性已經很大。“這未必不是好事,也符合東莞產業升級的需要和東莞發展‘騰籠換鳥’的政策。”潘日暉說。目前,東莞產業轉移的目的就是“騰籠換鳥”,將一些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出去,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騰出空間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大力引進和培育以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等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在這場東莞“騰籠換鳥”的戰役中,勞動力密集的服裝業的前途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