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受核工廠應當查閱當地法律,并應當有一個能令工廠政策同當地法律與時并進的制度。受核工廠也應當制定一份關于健康、安全、環境和工作條件的政策聲明,表明管理層最低限度會奉守當地法律的承諾。政策聲明應當由受核工廠的高級經理簽署。 | |||||||||||||||||||||
9.2 | 應當有高級的管理層代表負責關于健康、安全、福利及一般設施的事宜。 | |||||||||||||||||||||
9.3 | 所有地方大致上都應當是清潔的,狀態良好的。觀察一個業務單位的廠務環境管理概況,大抵可以知道該單位在營運上如何為員工保持生產作業環境安全。作業中產生的粉塵、刨花刮屑和廢碎料,應當收集在適當的箱子里,并在適當時候予以處置。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應當在廢碎料源頭提供工程調控設備,例如粉塵收集系統或自動化的廢碎料收集系統等。行人道上不應當堆放存倉物料、工具和設備。行人道上不應當有諸如碎片、廢碎料、繩纜、軟喉管、鏈索等等絆腳危險因素,也不應當有諸如油、脂膏、水、紙、顆粒物料等等滑倒危險因素。要特別注意樓梯頂上的滑倒和絆倒危險因素。作生產、倉儲和堆貨等等用途的地方不應當有碎片、廢碎料、垃圾、殘余食物和其他異物。 | |||||||||||||||||||||
9.4 | 工廠應當定期在所有地方進行廠務環境管理查視。受核工廠亦可按照廠務環境管理程序文件和工作時間表行事。 | |||||||||||||||||||||
9.5 | 受核工廠應當指派經培訓的人員負責發生機器故障或緊急事故時的維修保養工作。為策安全,受核工廠應當只容許經有關培訓的人員執行機器維修保養工作。需要多少維修人員,要視乎工廠的規模大小,也視乎所用機器的類型中哪些是維修人員可獲提供適當維修培訓的。機器安全設施應當有良好的維修保養。良好的維修保養包括為求設備正確發揮功能而有規律地進行的日常查視。安全檢查應當保留記錄。 | |||||||||||||||||||||
9.6 | 要有效地就緊急事故向現場人員發出預警,要有效地召喚諸如消防隊、警察、救護車等等緊急服務,良好的通訊是必需的。通訊工具應當設置在工廠內各個方便取用的地方,以供整個工廠使用,而員工則應當經過培訓,懂得正確使用工廠內可供使用的通訊系統。例如所用員工/工人都應當知道如何發出工廠內警報,而所指定的應當接受關于進行其他有關溝通的培訓。建議把緊急電話號碼連同緊急事故通訊系統使用說明一并張貼。 | |||||||||||||||||||||
9.7 | 受核工廠室內有人的地方,應當維持安全室溫。斷定當地是否有法律規管生產設施內氣溫高低限度。如果有這樣的法律,那便應當依從當地法律。下表所列限度內的室溫會被視為安全室溫。如果室溫超出這些限度,管理層便應當建立一個正式的氣溫環境調節程序,以防產生溫致壓力。首先應當考慮使用諸如風扇、送風機、空氣調節機之類的工程調控裝置。也應當考慮使用行政調控,例如修改作息時間表以及工作項數和/或工作持續時間的長短。行政調控能夠降低工人在超限室溫下暴露的程度。 另一個行政調控法是推遲非急不及待的工作,直至工作環境內的熱致壓力改善為止。也可以用工作實務調控(例如使用特殊的個人防護用品和衣物)減低溫致壓力,但考慮到這種調控是效用最低的調控辦法。
| |||||||||||||||||||||
9.8 | 工作區域應當保證通風。通風裝置可以是總體通風裝置或局部廢氣抽排裝置。當工作區域產生空氣污染物時,提供局部抽排裝置,把污染物抽排到室外,以免在工作環境中彌漫。空氣污染物包括種種粉塵、水汽、氣體、煙霧等等。工作區內也應當提供總體稀釋通風裝置,當工作區不產生空氣傳播的污染物時,用以從室外抽入的新鮮空氣。應當保證室內人人都得到足夠從室外提供的空氣。可以量度足以引起關注的污染物。如果有意見認為通風不足,可以按需進行量度,核實通風和污染程度是否符合下列a)或b)的限值。 a)空調場所或強制送風取暖場所人均室外空氣需求量
在正常工作日進行年度測量,以確保在普通辦公室、普通工廠、衛生間、倉庫、食堂、廚房/備餐間特定污染物的濃度不超過一個的最高容許濃度:
| |||||||||||||||||||||
9.9 | 所有有人工作的地方均應保證照明充足。工作越細致,照明越需要充足。普通照明不足以應付工作所需時,應當在工作位提供工作燈。另外,玄關和走道也應當有照明,緊急出口更應當安裝出口標示燈,以防突發緊急事件。 | |||||||||||||||||||||
9.10 | 工廠里的垃圾應當經常收集和移到適當地方,等候運往適當地點處置。垃圾每隔多少時間收集一次,由垃圾的類型和數量決定。收集起來的垃圾移離工廠之前,移到暫時存放在適當地方,并應當保證臭氣不會傳入工作區內,更應當保證不會把蟲害吸引到工廠里。審核人員應注意工廠記錄上此前最近一次收集的日期。 | |||||||||||||||||||||
9.11 | 所有建筑物的形貌完整性和結構完整性應當經專業人士評估,以保證建筑物能夠承受其中的機器和人員的重置。應當參考地方、地區、國家的規例,以了解這類評估工程的從業者所需要的資格和執照。建筑物用途作了重大改變時,需要重新評估。建筑物和周邊物業(諸如墻壁、地面、行車道和行人道等等)的實際狀況應當得到良好的保養,以免引致人身受傷。坑洞、表面凹凸不平、裂縫等等,如果不及時加以修飾,足以構成危害。廠區管理部門應當把評估結果副本歸檔保存。記錄發文日期。 | |||||||||||||||||||||
9.12 | 鍋爐、無火壓力容器和熔爐應當經專業人士執行年度評估,以保證這些設備的正常操作狀態得以保持。廠區管理部門應當把評估結果副本歸檔保存。記錄發文日期。如果當地沒有所需的專業人士,評估程序可由來自另一個司法管轄區的專業人士執行。 | |||||||||||||||||||||
9.13 | 樓面設計應當考慮到所預計的承載需要,以策安全。應當分析物料、機器、設備、鏟車、人員等等的重量,以確定樓面結構上的需要。樓面荷載需要應當經專業人士評估。樓面荷載規定一經評估,應當設置告示牌標示允許承載量。斷定廠方是否遵守上述樓面承載限制。翻查上一次的定期檢查報告,以確樓面承載限制是否一直得到遵守,同時要做面積方面的比較,以確定自上次定期檢查以來使用面積是否有明顯改動,是否需要重新評估。 | |||||||||||||||||||||
9.14 | 工廠如果有關于違規、受處罰或工廠涉嫌不符合當地法律規定被發傳喚書的記錄,而有關的問題如果已經已在傳訊當局指定期限內得到糾正,記錄上應當有客觀證據證明。如果有同一違規行為一再發生的事例,審核員應當予以記錄。管理部門應當做好定期的跟進工作,確定先前的違規情況是否發生再發生。 | |||||||||||||||||||||
9.15 | 員工應可獲廠方提供“適宜飲用的水”作飲食用途。飲用水的水質應當符合為工廠所在地制定的“地方飲用水水質標準”。(廠方可以使用當地供水當局根據地方飲用水水質標準提供的“化學劑檢測水平”測定服務。)如果沒有當地標準,廠方應當遵照“水質標準附表甲”所示提供飲用水。工廠應當接受抽取飲用水水樣作年度水質測試之用,并應當獲發依據測試結果簽發的證書。取樣的水龍頭數量必須合理,起碼在每一個生產設施/宿舍(如果有宿舍的話)從一個龍頭取樣。飲用水分裝容器或飲水機的設計、制造、保養要能保證衛生條件得以保持。為免容器例的水質受到污染,不容許使用無蓋容器,亦不容許容器可長時間打開。水供應與員工之間的正常距離應當合理,以便取用。這個規定也適用于各種設施和宿舍(如果工廠提供宿舍的話)。(附注:如果有當地的水質標準,水質測試必以當地標準為準,不會參照任何其他標準。本綱領文件不便介紹任何化驗所。) | |||||||||||||||||||||
9.16 | 應當根據男女員工人數分別在男廁和女廁里提供足夠數量的大便廁具。廁具數量足夠與否,視乎員工人數而定。例如:某些地區的規例訂明,如果受雇人數不超過100人,每24人有一個廁具;如果受雇人數超過100人,每多40人增加一個廁具。這個例子應當堪作指引,以計算廁具數量是否足夠。處置污水方法會危及員工健康的,不應采用。衛生間設施應當維持功能正常、清潔而且沒有臭氣。衛生間里不應儲存食物飲品。這個規定也適用于各種設施和宿舍(如果工廠提供宿舍的話)。 | |||||||||||||||||||||
9.17 | 應當提供洗手設施。洗手設施應當保持能夠發揮正常功用,而且符合衛生條件,并應當設置在工廠設施和宿舍里的衛生間設施附近。應當考慮在生產區的衛生間/洗手間里提供洗手和抹手物料。生產兒童玩具,一定要講究良好的衛生條件。 | |||||||||||||||||||||
9.18 | 保安人員一定曾經接受同職責和責任相關的培訓。而培訓資料應當記錄在案。培訓應當包括回應緊急事故和保衛工廠免被擅進。應當小心培訓保安人員,務使他們懂得適當處理事態,避免對他人作出不必要的冒犯。須由保安人員處理的事態包括打架、在非吸煙區吸煙、發出過量噪音。如果用保安人員監察宿舍安全,便更要加小心,確保不致發生侵犯寄宿員工隱私、寄宿員工濫用進入各種設施和使用各種設施的自由等情況。 | |||||||||||||||||||||
9.19 | 如果當地規例和/或受核工廠的管理層禁止在工作場所內吸煙,管理層則應當確保這個禁令依據下達到所有人員,并強制執行。如果當地規例容許吸煙,應當指定吸煙區。指定的吸煙區必須遠離易燃和/或可燃物料,并應當正式張貼“指定吸煙區”字樣的標貼。把所有在其中使用和儲存易燃/可燃物料的地方和點火可引致危險的地方找出來,并張貼適當顯示“不準吸煙”的標志。管理層一定要確保所有人員遵照安全警告。留意是否有任何證據證明有人在不準吸煙的地方吸煙。 |